東西問丨馬克林: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訪華背后的多重期待
中新社布里斯班11月7日電 題: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訪華背后的多重期待
——專訪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國際經(jīng)濟與亞洲研究學院榮譽教授馬克林
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11/07/64b26a6cc2564feb9e8dfb61c7819d30.jpg)
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于11月4日至7日訪問中國,有何重要意義?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國際經(jīng)濟與亞洲研究學院榮譽教授、澳大利亞聯(lián)邦人文學院院士馬克林(Colin Mackerras)50多年來潛心研究中國,還積極向世界尤其是西方國家客觀公正地介紹中國。他近日接受中新社“東西問”專訪,對阿爾巴尼斯此訪進行解讀。
現(xiàn)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:
中新社記者: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于11月4日至7日訪華,這是2016年以來澳大利亞總理首次訪華,您怎么看待這次訪問?
馬克林:阿爾巴尼斯總理自就職以來首次訪華,訪問日期特意選在澳大利亞前總理惠特拉姆首次訪華50周年之際,這有著深刻歷史意義。盡管澳大利亞政府中的一些人仍固守“中國威脅論”,且支持莫里森政府簽署的美英澳“三邊安全伙伴關系”(AUKUS),但在大多數(shù)方面,我對澳中關系前景感到樂觀。阿爾巴尼斯在多方面表現(xiàn)出色,似乎渴望修復澳中關系,這無疑是受歡迎的。
中新社記者:您為何對中澳關系的未來持樂觀態(tài)度?
馬克林:因為澳中關系正在逐漸改善,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后,澳中兩國的經(jīng)濟和教育合作正在恢復并走上正軌。據(jù)報道,2022年,澳中貿(mào)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,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直接投資流量達31億美元,雙邊貿(mào)易額占澳大利亞貿(mào)易總額的近三分之一。截至2023年上半年,中國赴澳留學生達到了13.3萬人,約占澳大利亞國際學生總數(shù)的21%。今年8月,中國開始恢復對澳大利亞的團隊旅游,這將進一步推動澳大利亞旅游經(jīng)濟。澳中經(jīng)濟結構高度互補,澳大利亞商界對澳中經(jīng)貿(mào)合作未來充滿憧憬,許多人表示中國經(jīng)濟復蘇是“澳大利亞的巨大機遇”,并認為“中國作為澳大利亞首選的貿(mào)易伙伴只會變得更加重要”。通過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,特別是他參加上海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時,我能感受到雙方在經(jīng)貿(mào)合作方面的信心與期望。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11/07/b6b3685752d24080a94eace05cd940f1.jpg)
此外,文化交流也愈加活躍,中國的文化藝術團體開始在澳大利亞舉辦展覽和表演活動,例如今年9月30日在悉尼市政廳舉行的“天涯共此時”中秋音樂會。
在研究領域,截至2022年底,澳中高校間已簽署1700多個正式合作協(xié)議。中國是澳大利亞主要國際科研合作伙伴之一,聯(lián)合科研產(chǎn)出占澳大利亞國際科研合作總產(chǎn)出的四分之一。因此我仍然期待澳中關系在友好交流合作中迎來更多發(fā)展。
對我來說,最新令人振奮的跡象之一,是澳大利亞政府最近確認,中國嵐橋集團對達爾文港口的99年租約沒有安全問題。雖然這項租約早在2015年就簽署,但隨后經(jīng)歷多次審查,許多人擔心這會威脅到澳大利亞國家安全,但中國則將其視為貿(mào)易機會,現(xiàn)在終于得到確認。這顯示澳中雙方的信任關系正逐漸恢復,這無疑是一件好事。
總之,我對澳中關系前景感到樂觀,它也被認為是澳大利亞最為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。阿爾巴尼斯的中國之行是一項積極舉措,我希望他在中國度過一段愉快且有益的時光,更多了解這個國家。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11/07/98cc08a2c4554ea6917fdd2fc1b1d067.jpg)
中新社記者:20世紀60年代您曾到中國任教,而后又先后70余次訪問中國,您心目中的中國是怎樣的?
馬克林:我清楚地記得,從1964年到1966年第一次在中國生活時,我就逐漸愛上了中國和中國人。你問我心中的中國是什么樣的中國,我認為,它是一個偉大、勇敢、勤勞的國家,人民克服了許多困難,取得了巨大成就。過去40多年,相對于世界其他地區(qū),中國的經(jīng)濟、技術、社會發(fā)展非常驚人。比如我1965年第一次去延安時,了解到中國革命道路的艱辛和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發(fā)展歷程。時隔53年,當我第二次踏足延安,整齊的街道、修葺一新的房子和清澈的河道讓我感受到了延安的變化。正是因為中國共產(chǎn)黨始終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奮勇向前,才取得了如今政治、經(jīng)濟、社會和文化等各領域的成就。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11/07/269e2a7bfd6b4b87ae4c073c7662c2f0.jpg)
中新社記者:您對中國少數(shù)民族文化有深入理解,其中留給您的深刻印象有哪些?
馬克林:我研究過中國的許多少數(shù)民族文化,尤其是他們的表演藝術。這些藝術在現(xiàn)代世界中的幸存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,像藏戲、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。我看過許多少數(shù)民族傳統(tǒng)表演藝術的演出,包括戲劇、歌曲和舞蹈,還看過露天的民間表演。這些表演都由普通人完成,但他們很有藝術基因。
我也看過在專門劇院里進行的專業(yè)化演出。我認為,在政府的支持下,中國少數(shù)民族藝術發(fā)展得很好。獨具特色的少數(shù)民族文化體現(xiàn)了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多樣性,同時也是中國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的縮影。位于貴州東部的凱里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,擁有豐富的苗侗文化資源。中國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發(fā)生的變化,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,在經(jīng)濟增長尤其是在脫貧減貧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。20世紀90年代,我去參觀時,貴州凱里還只是一個偏遠落后的小農(nóng)村。2018年4月我再一次探訪凱里的苗寨時,這里已成為融合傳統(tǒng)和現(xiàn)代的旅游城市,那里依舊保留了少數(shù)民族的特色,但是當?shù)鼐用竦纳钭兊煤鼙憷同F(xiàn)代化。(完)
受訪者簡介:
![](http://i2.chinanews.com.cn/simg/cmshd/2023/11/07/57c8cd71240e444f8247b1ca11b842ba.jpg)
馬克林,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國際經(jīng)濟與亞洲研究學院的榮譽教授,澳大利亞聯(lián)邦人文學院院士。50多年來,他潛心研究中國,領域包括中國少數(shù)民族、中國傳統(tǒng)戲劇、中國在西方的形象以及澳中關系等。他還積極向世界尤其是西方國家客觀公正地介紹中國。馬克林已出版學術專著40多部,代表作有《變化中的中國》《中國少數(shù)民族與全球化》等。2014年9月,馬克林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。
![](/fileftp/2022/04/2022-04-20/U719P4T47D50049F24533DT20220420152844.png)
國內(nèi)新聞精選:
- 2025年02月11日 21:48:52
- 2025年02月11日 19:45:16
- 2025年02月11日 19:07:38
- 2025年02月11日 13:57:22
- 2025年02月11日 12:01:19
- 2025年02月11日 10:14:00
- 2025年02月10日 16:31:37
- 2025年02月10日 15:11:22
- 2025年02月10日 15:04:32
- 2025年02月10日 15:04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