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5后傳播摩梭文化,從外鄉(xiāng)人到“博物館爾”
在云南省西北部,麗江市瀘沽湖畔,仍保留著“母系大家庭”形式的眾多摩梭人聚居于此。在很多人的眼中,這是一個原始的族群,傳統(tǒng)習俗“走婚”更是被披上神秘的面紗。
26歲的摩梭人博物館副館長歐冠葳告訴中青報·中青網(wǎng)記者,摩梭人的生活早已現(xiàn)代化。和很多人認為的開放式關(guān)系不同,摩梭男女在一起后,保持的是單一伴侶關(guān)系,“走婚”是指他們的孩子歸女方家里撫養(yǎng)。歐冠葳希望大家打破誤解,看到真正的摩梭文化和生活。
2月中旬,在浙江杭州舉辦的第一屆東巢·碾米廠藝穗節(jié)上,歐冠葳帶來摩梭人相關(guān)的沙龍分享,同時作為策展人之一,舉辦展覽《我的成丁禮——摩梭村落家庭影像》,攝影師均為摩梭孩子?!俺啥《Y”即成年禮,摩梭人認為,13歲是由小孩變?yōu)榇笕说墓?jié)點,會在農(nóng)歷大年初一舉辦儀式。
今年過年前,摩梭人博物館購買了30臺相機,花了一周的時間,將它們發(fā)給11個不同村落中的30個孩子,并進行培訓?!靶∨笥褌兊呐臄z角度很不一樣?!睔W冠葳說,由于小孩子的個頭不高,照片中有很多仰拍視角;孩子們互相拍照時,很多鏡頭直接懟到臉上,畫面中的孩子咧著嘴笑,帶著一點虛焦,很真實,富有感染力。平均每臺相機里有2-3張有意思的相片,很適合做展覽。
歐冠葳并不是摩梭人,他在臺北出生,上海長大。在他的成長過程中,所有的生活場景都是城市,和村落反差極大。
歐冠葳和摩梭人的緣分,始于2021年。一名在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落水村支教的吳老師告訴他和母親:“有一個神奇的民族:他們不會離婚,生活特別舒服,喝酒、吃肉,人人都會唱歌、跳舞。”母子二人覺得很神奇,決定前往瀘沽湖支教。
在和摩梭人相處的過程中,歐冠葳積累了很多疑問:盛飯為什么要盛兩勺,不能只盛一勺?祖母屋的門檻為什么這么高?“這些問題很細節(jié),很難找到一個專門的咨詢場所?!币粋€學生告訴他,自己的爸爸有一個博物館,或許能解答他的困惑。
摩梭人博物館位于落水村,由本村村民翁慈·爾青和朋友汝亨·慈仁多吉于20世紀90年代共同創(chuàng)辦。和大眾印象中的文博機構(gòu)不同,在歐冠葳看來,摩梭人博物館更像是一個大廣場?!袄锩娴臇|西你分不清是文物,抑或只是家里的老物件?!痹鹤永镉泻芏啻迕?,老人們喝茶的喝茶、織布的織布,小孩子在里面跑來跑去。他覺得這里好熱鬧,不像是一個“嚴肅”的地方。
當天歐冠葳和母親來到博物館時,已是晚上七八點。館長多吉邀請他們來到館內(nèi)一個老母屋,講述摩梭人的故事和文化,結(jié)束時已是凌晨?!岸嗉^長早在20多年前,就向村民解釋什么是博物館、研究本民族文化重要性的意識,這很不可思議。”多吉創(chuàng)辦博物館時22歲,歐冠葳來到博物館時也是22歲。彼時歐冠葳已做過很多工作,包括博主經(jīng)紀人、體育攝影師、小程序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、知識付費直播等。“多吉館長為什么能夠堅持這么多年,專注研究一個東西呢?”出于好奇,也出于對摩梭文化的尊重,歐冠葳辭掉在上海的工作,全職投入博物館的工作中。
“起初,館長們覺得我就是一個‘小屁孩’,沒把我留在館里的想法當真?!睔W冠葳說,在建館的20多年中,館長們看過太多人來來去去,自己也沒想到會待這么久。“當時我把博物館線下運營想得特別簡單,以為幾個月我就能安頓好。”然而,接下來的第一個“十一”假期,走進博物館的觀眾屈指可數(shù)。他這才意識到,“事情比我想的復雜多了”。
在歐冠葳看來,在博物館的前幾個月,甚至半年至一年的時間,是最難熬的。落水村面積不大,從村頭到村尾步行10多分鐘就到了。剛開始他覺得鄉(xiāng)村很新奇,然而當有一天他想吃麥當勞,發(fā)現(xiàn)最近的店鋪離自己160多公里。
除了美食、娛樂需求難以滿足,起初融入當?shù)厣钣跉W冠葳而言,也是一大難題。“一到人多的地方,我就容易‘閉麥’,喜歡待在角落里觀察?!甭渌宓娜藧鄢岳?、愛跳舞、愛唱歌、經(jīng)常一起喝酒,而他不吃辣、不跳舞、不唱歌,喝白酒就會睡著。歐冠葳介紹自己是做博物館的,這個概念對村民來講很抽象,不清楚這是在研究什么。好在歐冠葳有館長和支教老師,幫助他了解摩梭文化。
他最終找到了自己“敲開本地人心門”的方式——拍照。歐冠葳發(fā)現(xiàn),每當自己拿相機給村民看照片時,他們對自己的理解就從做博物館的人變成了會拍照的人,后者的標簽比前者直白得多。而后,村民經(jīng)常找他拍照,有的是拍全家福,有的是記錄妹妹的婚禮。還有一次,有個小朋友拉著歐冠葳的手說:“我?guī)闳タ匆豢闷婀值臉?,你要把它拍下來?!薄澳强脴湓诖孱^,確實長得很奇怪?!?/p>
“當村民對我們的認知簡化后,交往變得簡單很多?!爆F(xiàn)在,他會建議有意深入了解當?shù)匚幕⒆鲅芯康幕锇?,通過一個簡單的標簽和摩梭人接觸?!芭c其說想要研究摩梭,你不如說:‘我想學跳摩梭舞蹈、唱歌?!煤?、唱得好的人可能就會帶你去學?!?/p>
“如果說借助書籍、紀錄片能從一個廣義的角度認識摩梭文化的變遷,生活細節(jié)則需要通過本地人才能了解。”為了幫助更多人找到了解摩梭文化的切入點,摩梭人博物館推出“一日摩梭”項目。外來觀眾可以來到摩梭人家中,在祖母屋內(nèi)體驗當?shù)厣?,摩梭人也有機會講述自己的故事。
博物館還推出研學團,將影像、展覽等多種形式融合,傳播范圍不斷擴大。2024年團隊前往11個城市舉辦相關(guān)活動,有一次甚至來到英國倫敦。
自2022年7月整修開館以來,如今博物館原本220萬元的債務已經(jīng)還了100多萬元?!斑@證明了我們做的事情不只好玩,還可以有‘面包’。”讓歐冠葳開心的是,在博物館的文化傳播之下,很多本地人,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思維有了轉(zhuǎn)變,開始參與文化保護和傳承工作。
摩梭人博物館講解員納措原本用借來的電腦學習打字,也不會作圖。她注意到很多游客來售票亭時,會詢問館里有哪些內(nèi)容,于是主動學習用電腦制作宣傳冊。從事文博工作不是傳承摩梭文化的唯一方式,摩梭人自己也是文化產(chǎn)業(yè)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村里有一個名為爾青次理的小伙子,從昆明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研究如何將本地特產(chǎn)高原紅米制作成紅米米線。他希望通過家鄉(xiāng)美食,讓更多人認識摩梭文化。不只是摩梭人,歐冠葳期待未來有更多少數(shù)民族的年輕人,能夠回到家鄉(xiāng)講述本民族的文化。
在了解傳播摩梭文化的過程中,摩梭文化也對歐冠葳產(chǎn)生了影響。摩梭人的整體表達較為含蓄,或許不會直白地說“愛”,但會通過行動來表達,比如為你剝雞蛋、熱酥油茶等?!皩W習摩梭文化,也是在學習一種人際交往方式?!?/p>
外鄉(xiāng)人傳播在地文化,歐冠葳是眾多摩梭文化保護和傳承者的縮影。“爾”在摩梭人的語言中意為“家”,博物館的伙伴們稱呼自己為“博物館爾”,即“博物館這一家人”。“博物館爾”很多,群里有幾百人,不都在本地,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朋友回來看望大家?!爸灰榻B我們是‘博物館爾’,村民都知道。他們不會特別仔細地問我們從哪一個城市來,因為他們知道我們來自天南海北?!?/p>
中青報·中青網(wǎng)記者 李丹萍來源:中國青年報

社會新聞精選:
- 2025年02月22日 13:42:46
- 2025年02月22日 10:58:09
- 2025年02月21日 20:20:20
- 2025年02月21日 19:38:29
- 2025年02月21日 19:03:35
- 2025年02月21日 13:57:44
- 2025年02月21日 13:05:49
- 2025年02月21日 12:45:37
- 2025年02月21日 11:51:46
- 2025年02月21日 11:23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