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既屬高中階段又不同于普高學生的特殊弱勢群體
中職德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
6月30日,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全國中等職業(yè)學校德育工作會議在天津召開。
會議的規(guī)格相當高:主席臺上,教育部部長周濟、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以及中宣部、中央文明辦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、全國婦聯(lián)等4部委的分管領導臺前就座;臺下,來自各省市自治區(qū)教育廳的帶隊領導、團省委分管書記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濟濟一堂。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國務委員劉延東還特意向會議發(fā)來致信。
中職學生不過是整個受教育群體的一個小部分,黨和政府為什么要對這個群體給予如此特殊的高度關注呢?
劉延東在致信中做了具體的概括和闡述。她指出:“中等職業(yè)學校學生作為未成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我國未來產業(yè)大軍的重要來源。加強和改進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,對于促進職業(yè)教育事業(yè)健康快速發(fā)展,提高我國產業(yè)大軍的素質,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(yè)興旺發(fā)達、后繼有人,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!
據統(tǒng)計,目前我國在校中職學生的人數已經接近2400萬,與普通高中的規(guī)模大體相當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畢業(yè)后將直接跨進社會,步入職業(yè)生涯。
同時,隨著中等職業(yè)教育的規(guī)模迅速擴大,面對國內外形勢深刻變化和新時期新階段的任務要求,現實中的中職學生思想道德狀況又不令人樂觀。
團中央近期在全國10個省份對1萬名中職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。結果顯示,對未來發(fā)展感到迷茫的中職學生占到近30%。許多中職學生自信心不足,人際交往能力欠缺,孤獨感較強,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果。進一步調研發(fā)現,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在于學生看不到發(fā)展的希望。
對于這些學生的管理,海南省教育廳廳長胡光輝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,中職學校的老師平時擔當“保安隊”的角色,有了突發(fā)事件時就要履行“消防隊”的職責。
中職生是最為弱勢的一個群體
在中職德育工作的討論會上,各方人士對中職學生的情況做了一番認真的梳理和分析。
從學生來源上,他們大多來自農村、來自城市中低收入家庭,來自中西部經濟欠發(fā)達地區(qū)。安徽省教育廳江春副廳長說,安徽省80%的中職學生來自農村貧困家庭。大連市文明辦曲傳義處長透露,該市7萬名中職學生群體中,70%是單親家庭和下崗職工家庭的孩子。
從學生質量上,他們多是應試教育的被淘汰者,社會的棄兒。在基礎教育階段,他們不過是文化課成績距現有的教育考察標準有一定差距而已,得到的卻是“在學校不受老師待見,在家庭常遭父母責怪”。他們與普通高中學生同屬于一個年齡階段,道路卻分向兩端:高中生的主要使命是升學,而他們卻要直接走向工作崗位。
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平在基層搞調研時發(fā)現,中職學校辦學條件與普通高中差距非常大,一些學校的圖書館、信息化設備、運動場館及其設施等都不完備,“這怎么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?”
江春剖析說,首先,這是義務教育階段發(fā)展不均衡,城鄉(xiāng)差距大的結果;其次,社會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單一,以分數論英雄,忽略了未成年人成長的基本素質要求與綜合評價;再次,中職教育目前屬于淘汰型、終極式的教育。種種原因導致社會已經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: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上普高、考大學,學習成績差的孩子讀職高,畢業(yè)后直接就業(yè)。
這給中職生及其家長帶來了較大的精神壓力。一名中職生說,初中畢業(yè)后,“上了同學們都很討厭的學!。許多家長也因此抬不起頭,從來不敢在別人面前說自己的孩子在中職學校就讀。
日前,劉平副廳長帶隊來天津參加全國職業(yè)院校技能大賽,臨行前,她想請幾位家長陪同孩子來天津觀賽,結果沒有一個愿意。她感到某種程度的失望:“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!普通高中生參加各種文化考試或藝術考級,不知有多少家長跟著孩子全國各地到處跑!”
“現在中職學生難管,責任不完全在他們身上”,江春希望:“老師們千萬別把目光老盯在好學生身上,相反應該盯住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。否則就違反了職業(yè)道德與職業(yè)原則。”
很多代表在發(fā)言中表示,這個群體教育得好不好,事關整個教育事業(yè)的成敗。社會能不能給中職生多一點關懷,給他們成長的環(huán)境多一點投入?
中職德育工作關鍵是改進
今年年初,教育部提出了中職招生規(guī)模將達到860萬的計劃要求。這意味著,在校的中職學生將不僅是應屆初中畢業(yè)生,還包括往屆畢業(yè)生,甚至下崗職工、復員軍人與農民工等。
同時,學制也將分為三個月、半年,以及一年至三年不等。這個群體在年齡結構、社會閱歷表現出的多樣性,要求中職德育工作也要與時俱進,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和手段。
北京市教委委員孫善學說,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千萬不能走“滿堂灌”的傳統(tǒng)道路,要科學分析、研究這個群體的特性,增強針對性與有效性。
“我們做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,一要體現對青年利益的尊重,二要有一定的感情投入。”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“極為務實”的講話得到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。
“給中職學生請典型做報告,我看也不一定非要邀請微軟研究院的張亞勤、新東方的俞敏洪那樣的頂尖人物,學生聽了也許當時激動得熱血沸騰,第二天可能又是一聲嘆息,覺得距離遠,沒法學。不如找他們身邊取得小小成就的同齡人、校友做榜樣,這樣的效果更好!
不求高調,但求實際。陸昊提出,中等職業(yè)學校的根本任務在與其他學?傮w一致的同時,又具有自己的鮮明特征,其育人任務可以大體分為:必須的職業(yè)技能;良好的道德品格;適應未來職業(yè)生涯發(fā)展所需要的社會化技能;以及理想信念等4個層級,且具有依次遞進性。
他特別強調,要加強中職學生社會化技能主要包括溝通、表達、交流、妥協(xié)以及組織、協(xié)調等方面的能力。因為中職學生年齡小,來自農村的孩子多,與外界接觸少,在這方面技能比較缺乏,而這些能力恰恰是他們走向工作崗位時迫切需要的。
社會化技能在書本上不容易學到,需要在與人、與社會的接觸中,在一定的多個人組成的組織中通過一定的訓練獲得。因此,以興趣愛好為載體,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,幫助中職學生拓展素質,適應未來職業(yè)生涯發(fā)展的需要。
沒有愛就沒有教育。只有愛的力量才能幫助中職學生重拾仰望天空的信心。 本報記者 謝湘 李劍平
Copyright ©1999-2025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