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西發(fā)現光緒年間摩崖石刻 筆鋒流暢蒼勁有力
2008年07月03日 15:44 來源:廣西新聞網-南國早報
發(fā)表評論
![](/fileftp/2007/12/2007-12-13/U31P4T47D7993F967DT20071213101145.gif)
日前,在南寧市良慶區(qū)那陳鎮(zhèn)那徐村蕾帽嶺石壁上,文物工作者發(fā)現多處清朝光緒九年(1883年)的摩崖石刻。
該處摩崖石刻處在山高林密、人跡罕至的蕾帽嶺頂峰,摩崖石刻共有8處,分布在數塊巖石石壁上,盡管經過多年的風雨侵蝕,但“仰止”、“梯月”、“虛碧剎”等大字的原貌清晰可辨,仍可看出石刻筆鋒流暢,蒼勁有力。
而字體較小的石刻由于風化剝落造成字跡不清或缺損,但是從一些隱約可辨的“日升頂上千林曉”、“題名就喚作冠峰”等字樣推斷,這是古代文人墨客游至自然景觀優(yōu)美的蕾帽嶺,觸景生情而吟詩抒懷的即興題書。這幾處摩崖石刻在當地沒有史載,它的發(fā)現,對研究當地的人文歷史提供了一份難得的實物資料。
相關鏈接
摩崖石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。廣義的摩崖石刻是指人們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內容,包括上面提及的各類文字石刻、石刻造像。狹義的摩崖石刻則專指文字石刻,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記事。
摩崖石刻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,許多摩崖石刻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,書法精美,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。同時,這些不同年代、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,或富于天然之意趣,或體量巨大、氣勢恢宏,或為名家手筆,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。(記者趙超 通訊員陸建德)
【編輯:朱鵬英】
![]() |
更多>> |
|